第一卷 黄巾之乱 第一百二十六章 军议-《重生东汉末年》


    第(2/3)页

    若说郭斌带来的一套训练新兵的方法,是专门训练士兵纪律性的,那么陈到的练兵方法则是在利用其纪律性的基础上,提高其作战能力的。硬生生地将一众新兵的作战能力提升了一大截。

    要说与人交流,的确是极为重要的,思想的碰撞往往会产生出令人意想不到的质的变化。

    与郭斌生搬硬套地将后世解放军新兵营中的一套方法拿来练兵不同,陈到将郭斌传授给军中的一系列内容给整合了起来,产生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使得郭斌麾下部队的战斗力有了质的提高。

    首先,他将伏龙山庄晨跑的习惯变成新兵营中的制度,只要是在营中,上自他陈到自己,下至军中的小卒,每个人都要参加晨跑。这种晨跑与伏龙山庄中乱哄哄地晨跑不同,陈到要求士兵排成队列,跟着一二一的号子跑。这样便加强了纪律性,同时也可以将队伍中实在跟不上节奏之人剔除出来。

    其次,训练内容也做了调整。上午的训练是队列队形的训练,毫无疑问,这也是为了提高队伍的纪律性。而下午则是枪法训练。这个枪法,是郭斌初抵贵境之时所传授给第一批军士的解放军拼刺法。这种拼刺法易学易练,很容易上手,非常适合新兵训练。而陈到则在此基础上将华佗传授郭大几人的功夫也糅合了进去,添加进了分级合击、互相配合的训练。

    华佗果然不愧是一代武术大宗匠,这一套法门非但易于学习,而且作用也是大得惊人。经过训练的士兵,可以班为单位,在班长的指挥下抵挡数量倍于己方的敌军。便是骑着高头大马的将领,亦可拖延得住。若敌方过于强大,则以几个班的人组成阵势,一同配合。在极限测试中,只要三十个训练有素的士兵,相互配合,竟可堪堪招架住“万人敌”张飞的进攻。

    看到如此成果,郭斌差点儿兴奋地跳起来。若手下所有的士兵都有这实力,那可真是牛大发了。不过阳翟县中士兵的待遇以及装备甚至比朝廷中的低级军官还要好,故对财政来说也是极大的压力。所幸郭斌名下的产业在这个时代都堪称吸金巨兽,几千人的军队还是养得起的。即便如此,郭斌也只能走精兵路线,那种动辄几十万大军的买卖,实在是不适合他。

    这时,只听郭嘉道:“以目前的情况来看,官军势必要大胜一场,重振士气,方是当务之急。否则长此以往恐怕愈发不堪一战了。”

    众人陷入沉默,要大胜一场,自然是提振官军士气的好方法,可郭斌手下只有七百骑兵,与黄巾军二十万大军在人数上相去太远。虽说郭斌手下普遍装备精良,军纪严明,训练也算是充足,可是蚁多咬死象啊,这么大的黄巾军大营,要如何下嘴都是问题!一旦陷入营中,失去了骑兵的机动性优势,恐怕不用太久就会被黄巾军给拖死,然后就像是石磨碾粮食似的,一点点将骑兵耗死。届时,便是城中有心相救,亦无能为力。

    郭斌、关羽、张飞等人或许可以进出无碍,可手下的这点儿家底可就都要耗光了。若真的到了这一步,恐怕城中大军亲眼看着援军被全歼,心中的怯战之心愈盛,随之而来的连锁反应可就无法控制了。

    战争就是如此,每一个小小的变化都可能引发大军的全面崩盘。因此,战争双方都要谨小慎微,如履薄冰地努力使自己不漏出破绽。然而这都是最理想的状态,战争双方都不可避免失误的出现,这就要看双方主将的战术嗅觉,看己方部队能否抓住敌方一点小小的失误,将其撕裂、扩大,然后慢慢滚雪球,使其成为敌军的命门,然后抓住机会给予其致命一击。

    这就是兵法上说的:“先为己之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