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 建议-《重生东汉末年》


    第(2/3)页

    就像现在站在郭斌面前的杨赐,他看着刘宏从十一岁的少年一步步长大,看着他从幼稚走向成熟,从当初瑟瑟不安的幼年皇帝成长为如今御宇十七载、独断专行、经验丰富的成熟天子,这个亲自扶着刘宏的胳膊,教他如何理政、如何统领大臣,从一个蹒跚学步的少年成长为掌握亿兆生民的天子的老者,真的会发自内心地对刘宏产生高山仰止,神秘莫测的膜拜之情吗?这是骗鬼呢!

    人只会对神秘而自己无法掌控的事情产生恐惧、敬畏之情,诸如鬼神,诸如星空,诸如外星人,诸如海底的巨型生物等。

    而那些与天子日日相见的重臣,虽然谨守着君臣的礼仪,其内心的真实想法却只有自己才最清楚。所谓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其实与“近之则不逊”是一个道理的。

    直到现在,郭斌方突然意识到:他所一直难以理解的,为何此时的士大夫真的是可以不计自身得失,为国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状况,其实是有其深层次原因的。因为他们便是这个国家实际上的主人翁;另外,自汉武帝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的教化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就是因为这两点,才形成了这种让后世看不太懂的社会状况。

    他们为了国家抛头颅、洒热血,为的不只是天下人,更是为的自己的家族。在这个家族至上的时代,为了保全家族,为了整个家族的飞黄腾达、荣华富贵,牺牲一个乃至几个人的利益乃至生命,是值得的。至少,在他们看来,确实如此。

    郭斌没有这种观念,可他也实在不忍心眼睁睁地看着天下的百姓在遭受了旱灾和黄巾之乱波及之后,再受到一层剥削和欺压。因为天子便是以搜刮天下豪族财富为目标,最终的承担者永远是生活在最底层的普通老百姓罢了。

    听了杨赐询问,郭斌果然还是没法硬起心肠,不闻不问。叹了口气,方将自己的想法说与众人。只听得房中众人拍案叫绝,杨赐更是听得吹胡子瞪眼,直夸郭斌:“潜阳,真乃国士也!”

    经过今日的会面,杨赐对郭斌很是另眼相看,此后常常招郭斌过府。而让郭斌没想到的是,当日一直跟在杨赐身后,四十许间的中年男子,竟然便是杨赐的长子杨彪。郭斌从此与弘农杨氏成为通家之好,这都是后话了。

    而就在郭斌与杨赐初次会面的当日夜里,洛阳城中的阳翟会馆便开始躁动起来。这个阳翟会馆,是阳翟县中各大豪族联合出资兴建的,用作京中的耳目。无论在什么朝代,政策动向始终是生意人关注的焦点。会馆中,各族派来的负责人,纷纷将郭斌的指示写信给家主,有的人怕信中说不明白,更是连夜启程,骑着快马往阳翟县送信去了。

    与此同时,远在阳翟的赵云也收到了郭斌的飞鸽传书。阳翟县的飞鸽传书业务正在不断扩大,目前洛阳至阳翟段的快速通信,已然通过途中秘密兴建的几个信鸽基地实现了。当然,现阶段的飞鸽传书还属于阳翟最高层的绝密信息。关于这一可以改变战争节奏和模式的战争利器的保密工作,郭斌手下的高层谋士们已然达成了共识。

    自从收到郭斌的飞鸽传书,赵云便迅速召集徐庶、荀彧、司马徽等人进行商议,并决定形成以荀彧为核心的领导小组,专门负责落实此事。此后,荀彧带领伏龙山庄学堂中的优秀子弟组成团队,迅速召集颍川境内的豪门大族,与阳翟的豪族一同就郭斌的指示展开讨论,并在会上迅速达成共识。

    不提荀彧众人在阳翟县的一番布置和努力,单说京中的动态。

    在得到阳翟县飞鸽传书后的次日,郭斌就重建南宫一事的奏折便被送到了天子的案上。
    第(2/3)页